常言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眼睛是人们认知事物
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如果眼睛生病了
就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最近,76岁的王先生
就因为看东西
变成了“眼见为虚”
医院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来看看今天的《每日一方》
患者王世新:
谢谢主任医生!点亮了我这个老年人的“光明”,传递白求恩精神,谢谢!
眼前这温馨的医院眼科中心,76岁的王世新老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特意在出院时送来了锦旗。
患者王世新:
我就是看东西是重影的,看到的道路是双道路,看到汽车也是双的,看到人也是双的,看不清楚就不能走路。
老人视物重影
原因究竟为何
7月底,家住竹溪的王世新老人突发眼疾,医院治了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连病因都没有找出来。经当地医生推荐,8月11医院眼科中心。
医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博士杨芳:
结合老人的症状和初步检查结果,我考虑主要是双眼成像在大脑内不能成一个像,那么这种情况主要多见于眼外肌,就是我们眼睛外面,每一只眼睛都有6条肌肉,这6条肌肉是相互配合、相互拮抗,它的力量是均等的,这样成像才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而不是两个。那么,他现在这个情况就考虑是一个眼睛的肌肉可能有问题。
了解老人症状后,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杨芳医生对病情有了基本的判断。但最终结果还得靠科学系统的检查来验证,就在这时,老人却打起了退堂鼓。
患者王世新:
我想我老了,又没有钱,也是贫困户,我就不想治了。后来杨医生她给我讲扶贫*策,讲医疗对口帮扶,我才愿意接受治疗。
做通了思想工作,王世新办理了住院,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医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博士杨芳:
患者年龄比较大,有七十多岁,所以我们要排除颅内病变和全身的一些情况。首先,我们给他做了眼部的相关检查,视力、眼压、眼底问题都不大,就是双眼有轻微的白内障,然后做了红玻璃复试试验,发现他的右眼上斜肌是一个不全麻痹,也就是和另外一只眼的上斜肌的力量不能匹配,形成的像一个高一个低,所以他下楼梯的时候就会把一个坎看成两个坎。
精准的治疗手段
贴心的护理服务
仪器检查结果与杨芳医生的初期分析一样,患者是眼部的肌肉出了问题,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呢?
医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博士杨芳:
治疗方面的话,因为患者这么大年龄,考虑主要是缺血或炎症导致的神经的传导,或者是肌肉的冲动有问题,那么主要给的是全身激素的冲击治疗和眼局部的激素注射治疗。
就这样治疗三天后,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缓解。因为没有家属陪同,行动又不方便,住院期间,医院的护士们一直从各方面给予他最大的帮助。
医院眼科中心护士长吴雪茹:
尽可能多地协助患者生活,帮助他点眼药水,还包括日常的一些活动。其实医院一直在推行的,以“优质护理服务百日竞赛”为基准,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患者这次给我们送锦旗也是对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更加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短短8天的时间,王老的眼睛看东西没有重影了。正如他所言,正是得益于十堰人医精准的治疗手段和贴心的护理服务,才让他重见了“光明”。
专家介绍:杨芳
医院眼科中心科研秘书、主治医师、讲师、博士,美国奥克兰大学眼科临床研究所访问学者。
专业特长:对各类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有一定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近视、远视、弱视等各类屈光不正、近视手术治疗及低视力康复。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五全天(医院门诊五楼眼科门诊1号诊室)
联系
-
十堰广电推出全新栏目
《每日一方》
请各位小伙伴们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