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中国,正值风云突变,而在北京大学的校园内,同样人声鼎沸,就这样,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大好青年,被毫无情感地逼到了教学楼3楼的一扇窗户前。
突然,年仅24岁的邓朴方一跃而下,伴随着一声惨叫,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同事们一拥而上,急忙抬起邓朴方四处投医,医院,在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后,能够欣然接受,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了终身残疾的悲剧。
年夏天,邓朴方的妹妹邓榕前往江西看望父母,惊闻邓朴方的遭遇后,母亲卓琳哭了三天三夜,而父亲邓公则一言不发,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邓公一家
众所周知,邓公和夫人卓琳一生共育有五位子女,但邓朴方却是孩子中与邓公夫妇最亲近的一个,原因除了他是长子,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生充满了浓浓的“红色”气息。
刘伯承元帅亲自起名
年4月,在人称“小延安”的山西左权县麻田村,邓公与妻子卓琳喜得他们的第一个革命结晶,但由于,那时已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战事焦灼,夫妻二人只得忍痛割爱,将儿子寄养在后方的老乡家。
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在老乡的精心呵护下,小朴方被养得白胖白胖的,人见人爱,因此,还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名“胖胖”。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胖胖”眼见着就要快到上学的年龄时,邓公夫妇才猛然意识到,原来他们一心忙于革命事业,一来二去,竟然忘记了给孩子起名字。
而“刘邓”闻名遐迩,不仅是在工作上相得益彰,在生活中亦是良友,同时,二人还住在一个院子里。于是,邓公决定寻求学识渊博的老战友刘伯承来帮忙。
起初,邓公想让“胖胖”叫做“邓太行”,象征着这孩子是在太行山一带出生的,刘伯承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的儿子也叫“刘太行”。刘伯承觉得,太行山纵然巍然屹立,是我党的革命之脊,但你也太行,我也太行,着实不太妥帖。
刘伯承笑眯眯的灵机一动,当即就给“胖胖”起了一个名字——邓朴方,寓意着眼前的这个胖小子一生能够“朴实方正”。
再后来,和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邓朴方也背着母亲特意缝制给他的小书包,走进了校门。到了初中阶段,邓朴方就展现出了他过人的聪慧,尤其是痴迷于理工科。通过多年的坚持不懈,最终于年,18岁的邓朴方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在北大的4年里,邓朴方夙夜兴寐,一头扎进了自己深爱的专业当中,他希望日后靠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建设付诸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那应该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了。
跳楼导致终身残疾
然而,就在邓朴方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国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在北大食堂的公示栏中,忽然出现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当时的各位领导人物,而背后的兴风作浪者,正是以北大的经济系副主任和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为首的七人教师团队。
聂元梓
聂元梓,年生人,祖籍河南滑县。早年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在哥哥聂真的引导下,还是初中生的她,就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并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正在太原师范就读的聂元梓,毅然投笔从戎,从此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随后,只身前往延安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八年的学习和历练,聂元梓被调往哈尔滨,先后担任了区委宣传部长和市委理论部长。新中国成立初期,聂元梓仍然留在哈尔滨继续工作,由于她一直兢兢业业,工作突出,行政级别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正式步入高级干部的行列。
但聂元梓,一直渴望能在学校教书育人,因此,她向上级申请,调入了北京大学工作,担任经济系副主任和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而没过多久,一场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大风暴席卷了全国,北大也自然难逃厄运。年5月25日,在康生的煽动下,聂元梓开始背离群众,走上了一条糊涂路,她公然张贴大字报,抨击重要人物,结果摇身一变,先后担任数个要职,从北大革委会副主任到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再到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可谓是一路高歌。
身在北大的聂元梓
年,在聂元梓的带动下,邓朴方很快被关进了一间暗无天日的灰色大楼,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但受尽了非人折磨,还时不时被要求发表一些违心的言论,最为严重的是,如果他不服软,就将他关进了具有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室,不让他出去。
老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就邓朴方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犯何错,一切皆是莫须有。为了摆脱早已过渡到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他想到了自杀。
年8月的一天,24岁的邓朴方借着上厕所的机会,从3楼窗户一跃而下。但老天爷还是眷顾了这个年强的生命,邓朴方由于受到一根铁丝的缓冲,没有失去生命。
但不幸的是,当医院,很多医生在询问其家庭背景后,还是摇了摇头断然拒绝治疗,进而落下了终身残疾。
年,邓朴方获准来到了江西的父母身边,当邓公看到已经高位截瘫的儿子,霎时间泪流满面。就这样,邓朴方“躺”在了阔别已久的父母跟前。
而为了避免邓朴方生褥疮,邓公每两个小时要给他翻一次身。据夫人卓琳回忆,当时由她来端水,烧水、擦澡、翻身都是由邓公来干。
邓公一生很少写信,但为了邓朴方能够得到治疗,那段期间,他一封又一封地给中央写信,总数超过了他生平所写。
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
年,全国人民的苦难终于结束了,新中国迎来了更加美丽的春天。邓公一家人得以沉冤昭雪,回归了应有的地位,但邓朴方却再也无法专研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了。
80年代初,在中外双方医生的不懈治疗下,邓朴方终于能够以一个好的姿态依靠轮椅进行正常生活了。
但十几年来的行动不便,让身为残疾人的邓朴方,深刻认识到,遭受那种痛苦的不仅仅只有他自己,全国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同样备受煎熬,于是,他决心发展一项造福整个残疾人群体的伟大事业,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曾经有一段时间,邓朴方治疗于北京医院,一位叫陈晋云的教授三次提出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不少人知道,创业的艰辛,主要体现在起步阶段,而势孤力单的邓朴方,最初也只是想成立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直到年,他遇到了同为残疾人的王树声大将之子王鲁光,二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更为久远的规划。
后来,当邓朴方每每回忆起当时的筹备工作时,无不落泪地说道:
“当时,一方面筹备康复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开始找了国内少数一些康复专家,把他们都集中起来,探讨康复中心怎么做。另外一方面做个基金会要筹集资金,在筹集基金的过程中就要宣传,这时不断有残疾人找到我们,他们很痛苦,碰到这些事情又不能不管,于是乎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下来,就把我拽下水了。”
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经过不断的发展,年,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盲人聋哑人协会合并,组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出任首任主席。
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正以一股前所未有的态势,朝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
但就在时候,一些人别有用心,捕风捉影,大肆宣称邓朴方是全国最大的贪污犯,个人在海外资金达到了惊人的多亿美金,对此,邓朴方对着媒体的镜头刚正不阿地说:“你们谁去把这多亿存款找出来,我只留1%就够了,其他都捐献给国家。”
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邓朴方逐渐想明白后,抛下众人的质疑,更加致力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
一组数据表明: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已有万白内障失明和儿麻患者等各类残疾人得到康复治疗;残疾儿童入学率从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74%;特殊教育学校从原来的所增加到所;盲人按摩师从人发展到两万多人;在中国就业的严峻形势下,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我是共产党员,也和健全人一样,想参与社会生活,想为中国做些事情。中国的残疾人工作不好做,局面不好打开,我是硬着头皮在碰,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做不成事情,没有力量帮助残疾人解除痛苦,要流泪;做成事情,帮助一些残疾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也要流泪。”
邓朴方感慨道。
在现实中,人们总能看到邓朴方时常微笑,精神饱满,但鲜有人知的是,他一直用坚强的意志,挺直了用钢板和钢钉固定着的脊椎,给人极尽其能地留下美好的一面,而他自己肌肉萎缩,骨骼日益疏松,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多处骨折,尤其是每次奔波劳累回到家中,都会大病一场。
为此,邓朴方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要多休息,他总是说,还有很多残疾人需要帮助,还有很多事儿需要办……
年,邓朴方荣获“联合国人权奖”,成为了历史上首个获得此奖的残疾人,也是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当凤凰卫视的记者问邓朴方:您多年来奔走于残疾人事业,是第一个荣获这一奖项的中国人,您觉得是一种欣慰吗?
他只是简单地回复道:我觉得是一个承认。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都有了大大小小的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真正地让千千万万个残疾人得以重获新生。而邓朴方的举动,也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推向了极致,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尊重。
写在最后:从残疾人想到帮助残疾人,对于邓朴方来说,是十分不易的,但他还是用大半生的时光,力求做一个自己承诺的“爱人的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愿意体谅他人的人、自强的人。”
是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而对于科研岗位和服务岗位,我们很难说清楚谁优谁劣,但像邓朴方这样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实干家,都势必会受到人民的无限拥护和爱戴。
在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