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甬开班[图]
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甬开班培育“水下*埔”新力量
6月14日,“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考古)”在宁波隆重开班。
本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和青岛市文物局共同协办。国家文物局*组成员、副局长童明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曙光,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佳强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成岳冲副市长、鲍贤伦局长和刘曙光院长分别代表宁波、浙江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致辞,来自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参训学员雷少代表全体学员发言,童明康副局长作总结讲话并主讲开班第一课《肩负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重任》。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武汉基地的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学员和教练人员、工作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考古)”计划分潜水技能、理论学习和考古实习三个阶段进行,为期三个多月,其中第一阶段潜水技能培训将于6至7月分别在宁波市游泳训练中心和象山渔山列岛海域举办。培训期间,经过选拔来自北京、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湖北、江西、辽宁、海南、重庆等10省市的22名培训学员将系统进行平静水域、开放水域和进阶开放水域的理论教学与潜水训练,并进行夜潜、摄影、紧急第一反应、救援潜水员、高氧课程等专长潜水技能训练。
其中,我市选派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雷少和象山县文管办史伟两名年轻业务骨干经过前期选拔也已正式进入培训名单,他们将通过培训成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力量,同时也使我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多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自1998年5月起我市已先后多次选派优秀青年业务骨干参加各类各级培训。通过系统训练和工作实践,目前我市已拥有水下考古队员7名(浙江共9名),其中水下考古教练1名(全国共6名)、水下考古潜水长1名(全国共9名)、能够深潜至60至80米的技术潜水队员4名(全国共16名)、密闭循环呼吸器潜水员2名(全国共10名)、技术沉船潜水员2名(全国共14名)、出水文物科技保护人员2名,专业培训人次与专业人才力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优秀人才已逐渐成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