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杨宝霖先生重获光明前后,白衣丹心带给
TUhjnbcbe - 2023/5/30 21:48:00

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今年虚岁86岁,耄耋之年的他在东莞市莞城街道博厦社区一栋简陋的老宅内,夜以继日,吸着氧气伏案工作。一盏小小的台灯,几个放大镜,陪伴着他苦中作乐,白首不悔。

而在与时间漫长的战斗中,他始终抱着病躯:双耳失聪,右眼因青光眼失明,左眼患有严重白内障。三年前开始,左眼也渐渐模糊,这两个月,用几个放大镜都看不清字。他说:“若双目失明,则生不如死!”

今年10月7日,杨医院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10月9日上午出院回家;10月10日,水肿渐消,视力增强。能拿着毛笔、圆珠笔重新写字,杨宝霖欣喜异常,谓“此为‘白衣丹心’所赐!”

担心手术不佳,害怕万一失明

杨先生一早就知道左眼视力差是因为白内障,然而,对于手术他顾虑甚多。“万一手术不佳,变成双目失明,那我……”左眼是他和世界唯一的交流通道,如果左眼也失明,这将是致命打击。

9月18日,中秋假期前一天,记者去他家探望时,他谈到,“最近眼力一天天差,报纸已看不得了,唐先生的书札看不清,待眼力稍好些再看、再修改!”他记挂着整理和一代词宗唐圭璋先生的来往书信。

记者跑东莞医疗卫生线多年,跟眼科专家也多有交流,深知白内障手术风险并不大,岁老人做白内障手术的都有。考虑杨先生住在莞城,于是,记者说,“我给医院专家看看,离您家很近。”

早年,杨先生右眼就曾去光明眼科看过,但因就诊时已经太晚,视力无法挽回。听记者一番话,杨先生有些心动。记医院院长助理兼行*部主任韦淑玲联系,约好9月22日中秋假期一过就去检查。

那天,除了视力,杨先生身体整体状况其实比过去好很多。他说,这是因为不久前,他的学生、医院*委书记叶国华带着名医何世东等人,到家里上门为他诊治,调理了一番,“服其药、效果好。”

“可苟延时日,就苟且偷生”

中秋三天假期转眼即逝。记者之前与杨先生约定,9月22日早上8点20分到他家,陪他去光明眼科。早上7时50分许,从南城中学附近驱车,原本15分钟的车程,东江大道严重堵车,眼看着要迟到,记者心急如焚。

8点10分,杨先生的二子杨棣新打来电话,问记者到了哪里,得知我堵在路上,他说那不用到家里来接,医院碰头就好。8时50分许,医院,此时,韦淑玲已经带着杨先生在进行检查了。

杨先生带着两个“笔谈本”到医院,“老朽双眼失聪,怕医生有所垂询,老朽必然听不到,不能回答,故先将病情略陈于下。”杨先生在笔谈本上写明了眼睛的问题,“有如手电筒,用稍久,电力不够,其光渐暗。”

杨先生仍然有些担忧,“自知白内障严重,能否请专家另想办法,不手术也能治得左眼好一些?如果可以苟延时日,就苟且偷生,反正老朽今年八十有六了。如果做手术,有把握吗?做手术需要留医吧?”

医院医疗部主任刘永民博士说,“那暂时先用些药物,但稍过一段时间还是必须手术。”记者询问清楚,用笔转述:左眼白内障若不手术,有可能导致青光眼而失明。杨先生看清楚了,“那就手术!”

散瞳后视力骤增,逢人就说

在医院检查时,因为散瞳的原因,视力明显好于往常。当天中午回到家,杨新生“私心辄喜”,逢人就说,他的视力回到两年前了,又能看书写字了。然而,睡完午觉醒来,视力又跟之前一样模糊了。

原定9月25日手术,杨先生又有些犹豫了。9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先生家,他提出,“有没办法治疗一次让我的眼睛跟散瞳后那样看得清楚,保持十天左右。能这样就不手术,医院做这样的治疗也行。”

记者当即致电韦淑玲,她答复:“没有这样的技术,必须手术!”记者又将杨先生在光明眼科的各种检查结果医院院长、知名眼科专家刘斐,“杨先生左眼必须做白内障手术,不然有继发青光眼的风险。”

记者将杨先生的检查结果也发给了东莞市“最美医生”、医院院长助理、眼科专家杜绍林博士,他细细看完后说:“必须手术,白内障手术非常成熟,86岁的年龄不是问题,检查没有禁忌症就可以手术。”

医院*委委员张若愚是杨先生的学生,一直非常关心杨先生。记者也将检查结果发给他,9月24日晚,他赶到杨先生家,劝说杨先生下定决心。“做万无一失的考虑,医院做!”

“这一切皆为‘白衣丹心’所赐”

为了错开国庆长假,手术时间定在10月7日。医院高度重视,专门请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位教授来主刀。中午12时46分,张若愚发来杨先生术后回到病房的照片,“手术完成,非常成功!”

住院期间,杨先生的外甥苏志诚一直陪护在左右。苏志诚先生今年也已经61岁,他的母亲是杨先生的妹妹,杨先生是他的舅舅。他说,杨先生手术前、住院期间都很好,医护人员都非常用心地照顾,令他很感动。

10月9月上午,杨先生出院。10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先生家。东莞中学老师袁志强说,东莞中学老校长叶淦培、老同事邓显宗、杨章达等人刚离开。老校长叶淦培叮嘱,“长命功夫长命做,休养一下再工作。”

记者问杨先生手术时紧张不,他说:“不紧张,相信医生!”他先是用毛笔写字,字稍大,不用放大镜即可看清;后用圆珠笔写。他指着圆珠笔,“现在能用此笔写字,可见视力大有改观,这就增强视力恢复的信心。”

待眼部水肿完全消退,视力会越来越好,又能用眼看书、写字、工作,“这一切皆为‘白衣丹心’所赐啊!”杨先生对医护人员充满感激。杨先生提笔写下“白衣丹心”,记者请摄影记者石忠情刻成了章。

他以“白衣铁*”学生为傲

杨先生这一辈子,教书育人之余,为弘扬东莞文化、做好学术研究穷尽所有。为他赢得广泛赞誉的《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一书,用了19年,“囊为之空,身心交瘁”。他苦的是自己和妻儿。

9月22日,在医院做完检查,中午吃饭时,看着儿子杨棣新忙碌的样,杨先生回忆,在华农教书时每月工资只有元,一半给读大学的大儿子做生活费,剩下一半一些拿来买书,一些带回东莞给妻子,“当时杨棣新高中毕业要考大学,家里钱不够,养不起,我连志愿都没有让他填!”

杨棣新说,“我当时做技工、学做模具也挺好。”看着父亲老弱不堪却仍坚持工作的样,杨棣新说,“如果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会为他点赞;但他是我父亲,我就不希望他这么辛苦,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要享受一下生活!”

东莞不少医生是他的学生,也劝不住他多休息。年9月,东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发布,医院副院长宁为民、张若愚同时成为东莞市道德模范,“一个是我离开莞中时教的最后一届,一个是我重回莞中时教的第一届。”杨先生说。

杨先生希望找到这张照片收藏,记者表示自己去找,洗出来放大送给他。随后照片找到了,但不清晰,记者联系市文明办,看有没更好的,暂无回复。不禁想起去年疫情平稳后,杨先生说“白衣铁*让人佩服!”他是以他的学生为傲!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石忠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宝霖先生重获光明前后,白衣丹心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