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应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一个万里无云的晴天,难得放假的张女士正带着五岁的儿子在公园放风筝,可一不小心被一个小石子绊住摔倒在地,右腕压痛明显,以为稍作休息便无大碍,但回家之后,发现右腕处肿痛伴活动受限,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是右桡骨远端骨折!

才28岁的张女士轻轻绊一跤就骨折了?仅仅是摔跤这么简单吗?

骨科医生询问病史后,看过张女士的影像检查及辅助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右桡骨远端骨折。便得出了以下关键情况:

患者主诉:外伤后右腕肿痛伴活动受限5小时余。

既往史:既往体健,有糖尿病史,无其他慢性病史及传染病病史。

检查及诊断:与软组织损伤及关节脱位相鉴别,软组织损伤、局部有肿胀、疼痛,但局部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X线片示骨质无异常。

关节脱位有明显畸形、弹性固定现象,X线可明确诊断,本患者右腕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右腕惧动,右腕部血运、感觉好。右腕X线:右桡骨远端骨折,右腕CT报告显示右桡骨远端连接处不连续。

查体:T:36.5℃,P0次/分,R:18次/分,BP:/75/mmHg,右腕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右腕惧动,右腕部血运、感觉好,其他未见异常。

张女士有糖尿病这引起的医生的注意,难道她有骨质疏松症?

张女士一脸难以置信的询问医生:“我才28岁,而且我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小小的绊倒就骨折了?医生,你确定诊断没错吗?”

医生:“从CT报告和你的临床表现来看,你的确是骨折了。我看你有糖尿病,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张女士:“我这是遗传,我妈有糖尿病,我初中也检查出了糖尿病,但我饮食一直很注意啊。”

医生点点头,“平时会运动吗?”

张女士撇了撇嘴,“又是工作又是家庭,我没时间锻炼,平时老是腰酸背痛,爬个楼都会一直喘”

医生随即让张女士做了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Z值为-2.8,明显低于同龄人!

果然不出所料。

骨密度检测(当Z值<-2,提示骨密度降低)

“张女士你有骨质疏松你知道吗?”

张女士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等待着医生的下文。

“骨密度检测你有骨质疏松,这也是你今天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以你的年纪发生骨质疏松,很大可能是与你的糖尿病有关。”

是不是呢?作为从业多年的专家医生又给张女士讲了他之前临床上遇到的多起类似病例,无一例外,糖尿病为主谋!

医生随后给张女士进行抗炎支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后,排除手术禁忌,行右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固定手术后,术后恢复还不错,出院当天,张女士仍一脸担忧,问医生为什么她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她脱离骨质疏松?

医生笑着告诉张女士,“你想要骨头好需要适度运动,但不可过度过量,慢走、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你可千万不要说没时间啊,运动也是放松的一种方式,不管怎么,自己身体最重要啊,不然这把骨头老了怎么办?”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到底有何关系?为什么糖尿病就容易有骨质疏松呢?

研究发现,一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关系密切。1型糖尿病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缺乏、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导致的骨钙丢失、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损害等因素很容易引起成骨功能减退,骨强度下降,从而影响骨量峰值的获得。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从早期就影响了骨骼的健康生长,从小骨头就没“营养”,导致骨质疏松而容易骨折。

但有些人就会问了:“我就是2型糖尿病,这有没有关系?”

答案是,有的!虽然二糖大多数人群骨密度是正常范围,但他们在骨密度较高的情况也能发生骨质疏松。有些人又会有疑问,为什么骨密度高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呢?许多二糖人群的高胰岛素血症虽然会伴骨密度增加,但同时骨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骨脆性可能也会增加。

另外一点,二糖人群可能会因为肥胖导致骨骼的脂肪水平随之增高,而骨密度就会降低。骨强度下降、骨质量受损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骨质疏松的内在因素,最关键一点是高血糖会导致有机骨基质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积聚,AGE的积聚会使骨基质中的Ⅰ型胶原变硬,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并能促进成骨细胞凋亡。

除了生理生化的反应外,导致糖尿病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还有很多,如骨髓脂肪堆积、骨转换水平较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等等。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制虽略有不同,但毫无疑问,都影响的我们的骨代谢。

骨质疏松有何症状?怎么判断?

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且症状隐匿,早期容易被忽视,所以也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骨密度检测是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还需要辅助鉴别。那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鉴别呢?以下是骨质疏松几大表现,如有中招,一定要及时干预。

1.身体疲乏,手脚抽动

骨质疏松患者常有疲乏无力的感觉,且绝经后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血清钾的浓度降低,全身肌肉应激性反应会导致四肢的抽动,而青少年由于骨钙的下降,导致手脚的抽动。

2.呼吸不畅,胸闷气短

骨强度及密度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脊柱压弯,胸廓变形,从而造成肺气管挤压,影响肺通气,导致正常呼吸受阻,会有胸闷心慌的表现。

3.身高变短,弯腰驼背

随着年龄增大和骨质软化,且由于脊柱为松质骨又是身体主要支柱,骨骼会有变形和压缩,会有脊柱前倾、背部屈曲的表现,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过早出现需要引起注意。

4.腰酸背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的一大表现,以腰酸背痛者最多,颈肩四肢次之,并不与体位有关,症状时轻时重。

5.脆性骨裂

骨裂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患者有大量的骨质流失,骨强度大大降低,在生活中易发生脆性骨裂,像用力打个喷嚏、弯腰捡东西、扭头与人交谈、用力不当等等都可能会导致骨裂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人群生活中怎么预防骨质疏松呢?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攀升,但大多人知道是要注意饮食没错,但绝对可不止饮食这么简单!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到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而其中有一个就是骨质疏松。

而骨质疏松带来危害可能超过的想象,有了它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将失去他们本身趣味。干什么都腰酸背痛,关节乏力,时不时还给你整个骨折,换谁也吃不消。

以下是糖尿病人群骨质疏松的几大预防措施:

1.良好的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糖是关键,只有血糖控制之后,糖基化产物减少,成骨细胞正常代谢,提高骨强度,从源头干预骨的不正常发育。糖尿病并发症如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会影响骨代谢。此外,糖尿病人群患有如白内障、低血糖、平衡功能失调等时,跌倒的风险会增加而导致骨折,而这会进一步加重骨代谢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2.适量摄入维生素D、钙质、蛋白质

可通过增加日晒的方式,但应注意避免暴晒,以早晨九十点或午后四五点时最佳,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以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形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代谢。除此之外,可多途径、多吃含钙食物来补钙。蛋白质对骨基质的维护有很大作用,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可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如鱼,瘦肉,牛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要戒酒限酒,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而凋亡,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

4.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从很大程度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以免造成骨髓脂肪堆积。锻炼时,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如若能够了解疾病的成因并进行及早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正确干预,就能将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