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我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行业部门情况。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宋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巡视员蒲一江,市商务局副局长于浩,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市医保局副局长刘林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姜林市教育局副局长
宋平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蒲一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巡视员
于浩市商务局副局长
赵国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
刘林瑞市医保局副局长
1
市教育局
教育扶贫和教育帮扶情况
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紧紧围绕“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强化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台账管理、精细化管理,聚焦重点,压实责任,深入推进我市教育扶贫和协作地教育帮扶,为我市和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教育贡献。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教育扶贫和教育帮扶工作情况。
实施九项举措,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新调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分担比例,其中平度、莱西8:2,其他区(市)5:5。年以来拨付各区(市)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累计13.98亿元。
二是开展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清零行动。成立市控辍保学工作专班,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和在线管理平台,名学生一生一案,精准控辍。义务教育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劝返复学率%,无一人失学辍学。
三是完善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服务体系实现各学段全覆盖。年至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57亿元,保障全市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是提升乡村学校建设水平。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所学校达到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达标率90%,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五是持续扩大学位供给。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全市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1.7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2.67万个。
六是积极推进“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名乡镇教师通过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30名乡镇教师通过基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评审通过人数在全省居前列。
七是全面扩大职业教育在农村的招生规模。“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发挥青岛市职业教育优势,围绕保民生、兜底线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力度。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农村初中毕业生3万人。年,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人次.8万元。
八是持续推进校际间结对帮扶。组织城区所优质学校分类别、分层次对口认领帮扶所经济薄弱镇村中小学校,结对率达到%。
九是加大乡村学校师资补充和培训力度。每年免费培养初中起点小学全科教师人;累计争取省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名;对平度、莱西乡村教师免费全员轮训人次。
开展六项行动,
全面推进东西部教育帮扶
一是开展人才支持行动。先后选派60余名干部和名骨干教师赴协作地挂职支教,打造的“头雁领航”普定模式、组团帮扶“胶州班”模式多次被中央媒体宣传推广。倾心扶贫扶智的“青岛支教岛”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入选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
二是开展学校结对帮扶行动。我市共安排所学校与安顺、陇南、菏泽相关学校共建立个结对帮扶关系。
三是开展师资培训行动。开展普通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送教送培余次,培训6万余人次;安排安顺市参加山东省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培训,每年为安顺市免费培训教师8.9万人次,节约培训费余万元。
四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帮扶安顺市、陇南市建设教育“云平台”、数字化校园,免费为安顺市、陇南市提供优质微课、教案、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互联网+空中课堂的作用,定期与安顺、陇南等地组织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共建行动。帮扶安顺市、陇南市15所职业学校共建示范专业点20个,共建旅游服务、消防工程、环境监测、服装设计等18个专业。
六是开展教育募捐行动。争取青岛银行、海尔集团、微尘基金等爱心企业团队通过援建小学、发放助学金等方式开展教育帮扶,累计援助40个项目4余万元。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教育优势,负起教育责任,奉献教育力量,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教育贡献。
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劳务帮扶情况
在我市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过程中,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凝心聚力,扛牢责任,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人才扶贫和东西部协作劳务扶贫,为我市和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人社力量。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就业增收促进脱贫,通过实施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鼓励开发扶贫就业项目、精准对接就业岗位等措施,累计帮扶本市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其中扶贫公益岗位安置人。
在东西部协作劳务扶贫工作中,成立青岛-安顺、青岛-陇南劳务协作工作站,实施了“1+10”劳务扶贫政策,赴扶贫协作地区举办系列招聘对接活动40余场,推送青岛就业岗位信息10万余个。年以来,累计帮扶安顺、陇南贫困劳动力人来青就业。
二是补技能、提能力、强内功。造血赋能,授人以渔。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实施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行动和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对有培训要求的本市贫困劳动力全部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全市各技工院校累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人,全部落实“五免一享”政策。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累计培训安顺、陇南贫困劳动力人次。深化家庭服务业扶贫协作,在青免费举办七期扶贫协作地区家庭服务业经理人培训班,累计培训人。
三是兜底线、强保障、减负担。
社会保障,和谐之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占比80%以上,这部分人员大多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难以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社会保障兜底扶持尤其重要。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社会保障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将本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实现%参保。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每人每年元标准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每人每年最低元的养老保险待遇。全市累计投入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补贴资金万元,为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7亿元。
四是输智力、添活力、赋动能。
智力扶贫,贵在长远。年我市面向安顺、陇南高校毕业生提供11个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聘。选派26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技师人才赴陇南、安顺市开展“送智力、送技术、送技能、送装备”帮扶活动。在安顺市紫云县建立畜牧、医疗两家扶农助医专家工作站,通过“青岛专家进安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出台国有企业定向招收协作地区高校毕业生政策,74家国有企业向扶贫协作地区发布岗位需求个。举办“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实现我市与扶贫协作地区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协助安顺市共建1.5万平方米的安顺人力资源产业园,为两市人力资源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增强贫困地区脱贫“内力”。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全力推进巩固拓展人社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周年献礼。
3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农村危房改造有关情况
安居是民生大事,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中之硬、坚中之坚”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实施、合力攻坚,截至年底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5万户,顺利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p>
一是提升站位,统筹推进。教育引导住建系统扛牢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准确分析脱贫攻坚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清醒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统筹整合全市力量资源,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任务、严格标准,形成市级部门牵头调度、各区市主管部门组织推进、镇街强力实施的工作格局。加强与财政、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合调度制度,及时跟踪研究解决各类困难问题,集中资源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
二是精准识别,逐户排查。年,按照全省统一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各相关区市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面鉴定,建立工作台账,通过鉴定结果挂牌上墙、鉴定资料建档管理等形式,逐户标明房屋危险性等级、鉴定时间及鉴定单位等信息。会同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多部门建立了市、区(市)两级多部门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准确核实拟纳入改造范围的4类重点对象的真实情况,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改造范围。
三是严格程序、公示透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指导区(市)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既定改造流程,全面落实“区(市)、镇、村”三级公示制度,规范补助对象的认定、审批和操作程序,确保危房改造公开、公正、公平。改造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协调施工方采取垫资建设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特困户改造危房,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深度贫困户,通过财政兜底、集中安置、子女赡养、租赁安置等方式,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
四是强化督查,巩固成果。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危房改造的全过程,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领域作风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会同市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核验,坚决落实各项住房保障措施,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年11月,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
4
市商务局
商务帮扶情况
消费扶贫是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商务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脱贫攻坚以来,市商务局按照《关于鼓励消费扶贫的实施意见》,立足商务工作本职,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协作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效促进陇南、安顺等地产品融入更大市场、实现价值倍增。市商务局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系列活动。结合“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八八青岛购物节”等主题活动,组织消费扶贫系列展销活动。在金茂湾、银座和谐广场等大型商超综合体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各区(市)均设置不同规模的消费专柜,推动海尔智家等企业与协作地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推动解决扶贫协作地农产品“卖难”问题,年1月推动吨武威鲜猪肉顺利在青销售,采购协作地猪肉、菌菇类、食用油等商品价值余万元。举办“青岛对口扶贫安顺直播间专场”主播带货活动,单日吸引超过5万人次观看直播。
二是举办承办一系列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陇南方面,连年举办青岛陇南周“陇南市重点项目和农特产品推介展销会”活动,先后组织青岛余家企业洽谈对接陇南油橄榄、中药材以及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特色产品服务“走出去”。年8月,组织青岛8家企业参加在甘肃陇南举行的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行活动,现场签订余万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安顺方面,连年举办“贵州安顺名优农特产品青岛年货大集”,以及一系列安顺市招商主题推介活动,青岛市30余家大型超市与安顺企业进行了定向洽谈对接,累计达成采购意向余万元。
三是探索建立跨境电商扶贫合作模式。依托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资源优势,推动两市跨境电商、外贸仓储、物流平台建设、特色产品促销推广等的交流合作。引导海尔“海贸云商”对接陇南,新华锦“锦贸通”对接安顺,做大做强陇南、安顺B2B发展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和青岛外贸渠道以及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宣传推介陇南、安顺特色产品开拓出口市场,延伸陇南、安顺特色产业链;开展跨境电商职业交流培训,开展“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