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汇总五遗传的基本规律与 [复制链接]

1#

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易错点汇总分析

高中生物教与学

易错点1 误认为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点拨: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易错点2 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点拨:(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小样本),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易错点3 混淆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与“测交实验验证”

点拨:“演绎推理”内容——如果假说正确,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则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完成测交实验(在大田中做种植杂交实验)。所以,“演绎”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在大田中进行测交实验验证。

易错点4 误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

点拨: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而倘若亲本即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白花,此不属“性状分离”。

易错点5 不明确果皮、种皮及胚、胚乳来源及相关性状统计时机

点拨:(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由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图表示:

(4)相关性状统计(欲统计甲、乙杂交后的F1性状)

①种子胚(如子叶颜色)和胚乳性状的统计:在本次杂交母本植株所结种子内直接统计即可。

②其他所有性状的统计(包括F1的种皮颜色、植株高矮、花的颜色、果皮的颜色或味道等)均需将上述杂交后所产生的种子种下,在新长成的植株中做相应统计。

易错点6 “2/3”陷阱

点拨:如高茎豌豆(Aa)自交,求后代高茎豌豆中杂合子的概率。因已知后代的表现型,其基因型有AA、Aa两种可能,比例为1:2,基因型是Aa的概率为2/3。

易错点7 自交≠自由交配

点拨: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易错点8 从性遗传≠伴性遗传

点拨: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通过性激素起作用。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现型都与性别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其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从性遗传的本质: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

易错点9 不清楚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

点拨:(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易错点10 误认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性状”

点拨: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型,但并未出现新性状,新表现型的出现是原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

易错点11 误认为YyRr×yyrr和yyRr×Yyrr均为测交

点拨: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虽然YyRr×yyrr和yyRr×Yyrr这两对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称为测交。

易错点12 不能敏锐进行“实验结果数据”与“9∶3∶3∶1及其变式”间的有效转化

点拨: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许多题目给出的结果并非9∶3∶3∶1或3∶6∶7或9∶3∶4或10∶6或9∶7等规律性比,而是列出许多实验结果的真实数据如F2数据为90∶27∶40或25∶87∶26或∶等,针对此类看似毫无规律的数据,应设法将其转化为“9∶3∶3∶1或其变式”的规律性比,才能将问题化解。

易错点13 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

点拨:(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

①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

②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易错点14 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有误

点拨:(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但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易错点15 误认为只要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就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点拨:如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非等位基因(A、a、B、b)位置可包括:

无论图中的哪种情况,两对等位基因各自分别研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只有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独立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只要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就一定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易错点16 不能灵活进行“信息转化”克服思维定势,误认为任何状况下唯有“纯合子”自交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点拨:由于基因间相互作用或制约,或由于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可导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表现为“相同表现型”。

易错点17 误认为所有真核生物均有性染色体或误认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点拨:(1)只有具性别分化(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如下生物无性染色体:

①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如酵母菌等)均无性染色体。

②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株(或雌雄同体)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

③虽有性别分化且为雌雄异体,但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蜜蜂、蚂蚁、龟等。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均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觉基因、某些凝血因子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此外性染色体并非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易错点18 XY≠等位基因

点拨:(1)XY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并非代表等位基因。

(2)Y上不存在控制色觉正常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并非没有其他基因。

易错点19 混淆概率求解中的“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

点拨:(1)“男孩患病”的概率是指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因此不用考虑性别概率(或者说不需要乘1/2)。

①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所有男孩=(1/2患病孩子)/(1/2所有后代)=患病孩子/所有后代=患病孩子概率。

②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男孩患病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者占的比例。

(2)“患病男孩”的概率是指所生孩子中既患病又是男孩的概率,因此必须考虑性别概率(或者说需要乘1/2)。

①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患病男孩概率=患病男孩/所有后代=(1/2患病孩子)/所有后代=1/2×(患病孩子/所有后代)=1/2×患病孩子概率。

②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直接利用概率的定义进行计算,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比例。

易错点20 认为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病

点拨: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如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有色盲基因但不患病;但若是显性遗传病,则带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是患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不是患者,如21-三体综合征,其可以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仍然是患者。

易错点21 误认为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所有遗传病的患病率

点拨:隐性遗传病往往需在基因纯合时发病,而近亲的夫妇,从同一祖辈那儿继承同类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当二人同携带某隐性致病基因时,生出隐性遗传病患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隐性遗传病患病率,然而,对于显性遗传病而言,即使基因不纯合,也会发病,故禁止近亲结婚也不能使该病患病率下降。

易错点22 不能准确界定遗传病概率“求解范围”

点拨:(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其在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下,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概率(1/2)列入范围,然后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易错点23 误认为遗传性疾病都是先天性的或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点拨:(1)遗传病可能是先天发生,也可能是后天发生,如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后天性疾病也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在妊娠期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可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

易错点24 误认为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点拨: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Aa不是白化病患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易错点25 遗传性疾病都是先天性的或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点拨:(1)遗传病可能是先天发生,也可能是后天发生,如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后天性疾病也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在妊娠期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可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

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