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
庙子镇圣峪口村刘洪海:
开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
“根据帮扶村三面环水,一面背山,自然风景优美等实际,确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第一书记刘洪海谈起所驻圣峪口村的转变时,喜悦之情难也言表。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是年的将近4倍。这一成绩,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青州景村一体化为数不多逆势上扬的经营主体之一。
年4月,刘洪海同志被选派到潍坊青州市驻村以来,刘洪海与村支部一班人用恒心、决心、热心和耐心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大办各类惠民实事,狠抓治理水平提升,把一个村集体收入薄弱,村民收入紧靠外出务工的山区村,建成农村基层*建先进村和产业发展的明星村。年,圣峪口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潍坊市3A级景村、潍坊市森林村,村*支部被评为省市县镇四级*建先进,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民示范合作社。村发展模式先后被中央、省、市等媒体报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到村任职后,为了能尽快融入工作,刘洪海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融洽关系;另一方面他坚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老*员座谈,了解民意。较短时间内,走遍了村子辖区内的所有山头和村民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家底有了直观印象,听取了意见建议,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为该村量身定制了山水旅游+民俗旅游的发展规划,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业、以旅游产业促进旅游合作社增收、以旅游产业为村集体创收的近中远期的发展思路。
打牢根基,稳扎稳打。针对村*员年龄结构偏大,凝聚力战斗力弱,干事创业愿望不强等实际,刘洪海带领全村*员干部叫响“我是*员看我的,我是干部照我做”的口号。日常工作中刘洪海注重抓好支部生活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员等制度落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牵线市委统战部*总支与村*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着力提升*支部战斗堡垒、*员先锋模范和村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培养后备人才,通过广泛筛选,慎重审查,发展了2名预备*员,物色培养了3名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习借鉴,寻找突破。成功的路有多种,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去探索固然好,但学习借鉴也不失为捷径。他先后邀请中国生态研究院和潍坊新阶层智库人才来村实地指导,先后6次带领村干部群众赴浙江安吉和我省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济南房干村、马套村,泰安市里峪村,临沂市桃棵子村、竹泉村、压油沟村、淄博市中郝峪村等地学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用“跟随战略法”来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先后组织参加农民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培训,返乡大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旅游培训、电商培训等,培养了致富带头人。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刘洪海深知“包村帮扶工作,找原单位要几个钱,找部门要一些项目,这些短期内能见效,但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必须要使村有自我造血功能,这才是关键。”他根据圣峪口村“土地少、紧邻水源地、村内劳动力紧缺,但自然资源优越,三面环水,一面背山,紧邻4A级*花溪景区,自然风景优美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乡村旅游思路,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开始时村民不太信任,态度不积极,刘洪海先从村干部*员入手,动员发动,通过*员模范带动和组织群众外出学习,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凝聚了人心。引导成立了全民入股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以土地、苗木、房屋和现金折价入股,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不等不靠,主动协调。乡村旅游产业起步伊始面临的困难重重,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员思想认识落后、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时刻困扰着,刘洪海不等不靠,主动协调专项财*资金,利用统战资源筹措社会资金,以整合资源的方式,帮助新建居民饮水设施、卫生室、硬化进村道路、新建迎宾瀑布、文化广场、后花园、精神文明示范街、民俗文化古街等21项改善保障民生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折合金额四百多万元。
招商引资,抱团发展。为克服村集体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和市场化运作的需求,引进社会资本余万元开发旅游资源。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将村内资源打包入股,通过专业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持久稳定的增收;协调中联水泥工会与圣峪口乡村旅游合作社工会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并签订了农副产品销售协议;协调种植葡萄苗木3万余株,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协调对接营销机构,帮助圣峪口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年,圣峪口村旅游收入突破万元,带动村民40余人就业,年底合作社给全体村民分红近50万元。
坚持守望相助,扶贫到心坎上
作为第一书记,刘洪海用他的一颗真心和真情倾注了圣峪口村的每寸土地。年8月,受台风“利比亚”影响,青州西南山区普降暴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刚刚建好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着威胁,刘洪海全时与群众在一起,组织群众准备防汛物资、加固堤坝、应急演练、排险转移、灾后建设等,先后冒雨排除滑坡险情10余处、安置转移群众90余人、协调发放生活物资近5万元,连妻子生病都没回去看一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和带动全村干部凝心聚力干事业,爱岗敬业有作为。
圣峪口村位于青州西南山区,土地稀少、贫瘠,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业,在村里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为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刘洪海协调派出单位*员干部与25户困难群众结对,实行“一对一”帮扶。干部和群众互留联系卡,告知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先后入村开展帮扶走访活动12次,帮助解决住房、饮水等实际问题20余件,为百姓小康生活铺路搭桥。
村里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大事小情他都主动帮忙。刘洪海的车几乎成了村里的办公用车,建设村卫生室为了省钱,私家车变成了"货车"。外出参观学习,为节省开支赶时间,也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80岁的村民田福昌老人做白内障手术、精神残疾村民傅光明治疗,刘洪海多次开车往返帮助协调落实救助*策,住院治疗等;关心关爱老人,重阳节组织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共同庆祝重阳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带动乡风文明;协调相关医疗机构定期来村义诊,为群众测量血糖、量血压、血常规、颈椎检查和全科问诊等,并发放常用药品。为使群众过暖冬、过暖年,春节前为村里常驻人口争取环保取暖炉、棉衣、棉被和米面油肉等物资多宗。
两年来,无论是常驻村里还是在外地工作的村民回村,目睹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无比的欣慰。村民常说“小刘是个好书记,几天不见就怪想他。”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文明发展
刘洪海带领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村务、*务、财务公开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村级运行规范化水平。抓好帮扶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圣峪口村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协调机械和人工整治村容村貌,协调苗木,绿化、美化了村内大街小巷,在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圣峪口村首轮通过验收。组织开展“好媳妇”“美丽庭院”等评比表彰活动,并制定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有效的弘扬了新风正气。村里从住房、居住环境、村民精神状态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变化。
如今的圣峪口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业渐入正规,未来将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舒适、乡土气息浓郁、农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