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物性白内障 [复制链接]

1#

任何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因素,引起晶状体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包括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称为白内障(cataract),并不是晶状体的任何浑浊都会严重影响视力,世界卫生组织(WHO)从群体防盲治盲的角度出发,将晶状体浑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者称为临床意义的白内障。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corticosteroidcataract)长期口服或滴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致白内障,白内障的发生于用药量和时间密切相关。用药剂量大和时间越久,发生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早期晶状体后囊下出现小点状混浊、空泡和结晶等,停药后混浊可逐渐消退。随着混浊的发展形成后囊膜下淡棕色的盘状混浊,最终可发展成为完全性的白内障。

[症状]

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浑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对比敏感度下降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尚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4.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着所致。

6.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7.视野缺损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定量。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浊表现,对晶状体周边的混浊需散瞳后方可看到。

[治疗]

药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近40多种抗白内障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且针对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无实际意义。a辅助营养类药物;b醌型学说相关药物;c抗氧化损伤药物;d醛糖还原酶抑制剂;e中医中药。

手术:至今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