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市9年市值增10倍这家创业板巨头打造 [复制链接]

1#

题记:

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登陆A股市场,9年高增长让爱尔眼科的市值从上市初期的69亿元到目前超过亿元,增长了10倍左右,并跻身创业板市值前三强。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先后建立医院,覆盖全国人口超过10亿人;与此同时,爱尔眼科在美国、欧洲和香港开设有百余家眼科中心。

爱尔眼科耕耘15年后,一个横跨亚欧美的眼科帝国已经成型。

不过,公司董事长陈邦认为,爱尔眼科现在才18岁,成长刚刚开始。

陈邦将爱尔眼科的发展主因很多归结于“天时”和“地利”,即国家医疗改革和巨大人口基数的红利。

但作为后来居上的经营范本,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合伙人计划”等创新都为后来者争相模仿,与此同时,爱尔眼科人才梯队,科研水平早已跻身第一军团。

此中发展脉络,显然不是一句“时势造英雄”可以概括。

日前,证券时报系“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爱尔眼科,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对话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探究这家从中国医疗产业中脱颖而出的“黑马”,如何成长为A股市场的“白马”。

而在陈邦规划的未来之中,爱尔眼科又该怎样走向“成年”,最后成长为中国医疗产业中的一家现象级企业。

16:21

部分问题:

1、爱尔眼科作为医疗企业,面临政策变化非常大,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些波折,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最后发展成目前全国最医院?

2、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医疗改革政策,像两票制,医院的药占比等,这对爱尔眼科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3、请介绍一下当前眼科医疗市场,未来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爱尔眼科未来五到十年会有30%以上的增长,这个依据是什么?

4、医院的眼科,还医院作为竞争对手,和他们相比,我们爱尔眼科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5、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五大生态,构建眼健康生态圈,请介绍一下五大生态,未来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6、公司具体业务布局怎样规划,今后公司的业务机构是不是有什么侧重点?

7、医院目前分布还是以湖南、湖北为主,将来其它地区的扩张会否对某些区域有所侧重?比如说有些空白地区?

8、今后在内生增长方面我们会否做的更多一些,还是会通过外延扩张来加速我们的发展?

9、公司在年探索了产业基金模式,在体医院,目前这方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医院培养起来了然后注入到爱尔眼科的?

10、我们在激励方面有股权激励,还有合伙人计划,这个合伙人计划是什么模式,它的效果怎么样?

11、你做近视眼预防,大家都不近视了,你这个屈光业务怎么做?对你的业务有一定影响吗?这好像看上去是个矛盾的事情?

12、除了合伙人计划以外,我们在人才战略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和设想?

13、公司现在是国医院,但是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陈总在竞争格局方面是怎么思考?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图右)

嘉宾: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

“爱尔眼科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缩影”

成孝海:爱尔眼科是在年成立的,作为一家医疗企业,面临政策变化非常大,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些波折,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最后发展成目前全国最医院?

陈邦:最初医院合作成立科室方式进入了医疗市场,通过几年运作,我们对医疗市场就非常熟悉了。年,国家颁布新政策,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把医院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并允许社医院。

那个时候我们觉得,要长久在这个行业内把它做深做透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因此年我们开医院。

年1月,我们拿到营业执照,医院集团的前身。在创建过程中,因为每个地方政策还不是那么配套,在前面几年发展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执照难办、医保政策未覆盖,医生不好引进来等。

医院的话,资金是大问题。医院,医院资产不能抵押,因此我们在资金上也遇到过问题。总之我们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是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后来政策是越来越好,以前是允许,后来变成支持,现在就是大力推广,允许社会资本或者是吸引社会资本来进入医疗市场。所以说爱尔的发展也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爱尔首先享受到了国家医疗改革的红利,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才有今天的爱尔。

成孝海: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的医疗改革的政策,像两票制,医院的药占比,药品零加成,门诊下沉,医院停止门诊等,这对我们爱尔眼科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邦:这些政策出台,对医疗行业影响很深远。就爱尔眼科而言,国家出台各种医疗政策,我们都会研究并顺应政策。从眼科特色来说,首先它的药占比比较低,我们的药占比大概只有营收10%,其它大部分都是手术收入,因此国家在药品方面的政策对我们有利,但对整个行业,医院可能影响比较大。至于其它一些政策,医保政策、两票制等等,我们一是按照国家政策办,再就是看怎么样根据行业特点自身做一些调整。

“眼科非公医疗未来会占据优势”

成孝海:请陈总介绍一下当前眼科医疗市场的一些情况,未来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我看陈总讲,我们未来五到十年会有30%以上的增长,这个依据是什么?

陈邦:眼医院都不受重视。眼科当时就是患有白内障、眼底、青光眼等症的病人,规模比较小。

但随着爱医院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前治不了的很多眼病,现在都可以治了,眼科也慢慢发展成一个大科。眼科市场的未来整体发展,我觉得体量每年会有15%-20%左右增长。爱尔眼科是非公医疗的龙头,应该会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所以我认为爱尔未来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五到十年内,我觉得是比较有把握的。

市场格局上,在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未来非公医疗这一块,可能会占据优势。现在医院总体加起来还占60%-70%份额,医院可能占比30%。但是通过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我认为这一比例可能会发生较大转变。

成孝海:医院的眼科,还医院作为竞争对手,和他们相比,我们爱尔眼科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陈邦:刚才说了眼科服务市场上,公立医疗仍占优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型城市,医院为主,医院,广州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上海的医院,医院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技术底蕴、学术科研方面都占据优势,在中国还是一流水平。

但是爱尔眼科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部分省份,医院,并取得一定成绩。目前,爱尔眼科在全国很多省市,在手术量、门诊量、营业收入,甚至是学术科研能力医院。

医院虽然也在成长,但是医院,特别是爱尔眼科,因为体制、资本上的优势,它会成长得更快一点。未来在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我们希望打造几家世界级的眼科中心,能够跟顶尖公立眼科医疗机构并驾齐驱。

“五大生态构成眼健康生态圈”

成孝海: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五大生态,构建眼健康生态圈,请陈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五大生态,未来我们是怎么一个发展方向?

陈邦:按照爱尔眼科的战略规划,医院网络、国际化、移动医疗+社区、科技创新、医疗金融和健康保险五大生态。

总的来说,医院网络为基础的体系,爱尔创造了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的分级连锁模式,即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很好契合了中国医疗资源分布。因为医疗资源都是在大城市集中,反而是地级市、县医疗资源缺乏,而75%以上的人口都在基层。

我们第二个生态就是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社区、村镇海量的眼健康小屋协同,做14亿人的眼健康管理。在线上眼健康管理这一块,我们已经布局两三年,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大力推进的项目。

第三个生态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爱尔眼科通过资本、机制,设计了全球科技创新孵化基金,围绕眼病和视觉科学,涵盖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搭建一个国际平台,来推动人类眼科治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是我们的全球化生态布局。众所周知,爱尔眼科的全球化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在中国做到一定体量以后,在前年我医院,为什么第一步先在香港?因为香港的医疗模式跟欧美一样,但是它又身处中国,适合作为爱尔眼科海外布局的跳板。

投完香港以后,去年上半年我们就收购了一个美国的精品眼科中心;去年下半年,我们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眼科集团ClínicaBaviera,它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地有80家眼科中心。

爱尔收购ClínicaBaviera以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眼科集团,而我们收购ClínicaBaviera有三点考量:一是迅速将它的技术移植到中国,提高我们眼科治疗技术;第二,因为国外医疗做的比较早,可以帮助爱尔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三它的财务指标不错,能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虽然进行了几项海外并购,爱尔眼科定位还是有限国际化。五年以后,等爱尔在中国做到各方面顶尖后,我们再向全球发展。

第五个生态是我们的医疗金融。从医疗消费分类来说,患者有一部分是非医保病人,如果需进行屈光手术,可能需要医疗金融的服务。因此爱尔的控股股东筹备成立健康保险公司,我们这个健康保险定位于专注眼健康保险。

这五个生态都是环环相扣,最终将形成一个大的眼健康生态闭环。

“内生发展为主外延扩张为辅”

成孝海:具体业务方面,我看到近视眼手术、白内障手术等毛利比较高,眼后端的业务毛利率好像低一点,业务规模也不是特别大,还有视光业务公司发展很快,今后公司的业务机构是不是有什么侧重点?

陈邦:爱尔眼科一直都是全眼科业务共同发展。

因为近视人群增多的原因,公司的视光和屈光业务都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到年左右,中国可能有7亿人近视,视光学解决配眼镜的问题,同时很多人觉得戴眼镜不方便、不漂亮,需要做屈光手术来摘掉眼镜,这个人群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总量每年在增加,所以屈光手术每年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

还有就是跟年龄相关的眼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加,年大概中国60岁以上人群将占14%,年中国的老龄化将达25%,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到来,眼病的市场规模,将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老年相关性眼病包括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等,白内障手术量现在比较大,但是跟欧美国家相比还是差很远。

此外,中国应试教育、电子产品使用,特别是移动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